一字读解·杭州高新区(滨江)三季报丨孵化下一个“顶天立地”的大企业

来源:浙江新闻客户端 | 2021-11-02 16:39:34 |

杭州高新区(滨江)前三季度经济运行的第三个特点是“发展动能‘强’,企业梯队培育有成效。”

不久前,全国双创周浙江主会场放在了杭州高新区(滨江)。在企业发言环节,一家众人熟知却又有点低调的企业,第一个站上了发言席。

这家企业就是网易。

“基地带动新增就业岗位2万以上”“累计扶持超过5000家双创企业”“内外部累计培育孵化的双创企业达到704家”……身为网易杭州副总裁、网易杭州研究院执行院长的汪源,介绍了网易作为浙江省双创示范基地所取得的双创“成绩单”。

这些数据的背后,折射了网易这样“顶天立地”的大企业,有能力加速经济的增长、产业的转型和生态的跃变。

杭州高新区(滨江)发展动能的“强”,就受益于大企业的带动。前三季度,该区GDP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,都位居杭州第一,龙头企业起到了强力支撑的作用:前30强(系)贡献全区工业总产值的92.4%;有47家企业税收突破亿元,数量位居全省第一梯队。这份沉甸甸的名单,由来自各个领域的“头部企业”组成,在智能安防、电子商务等产业领域扮演着“领头羊”的角色。

其实,自杭州高新区成为首批国家级高新区以来,依靠数字经济全产业链,这里已经诞生了全省最多的上市企业,也在不同时代创造了走在前列的不同企业,引领了“互联网+”和“物联网+”的发展。面对错综复杂的发展形势,以及愈发激烈的区域竞争,留给杭州高新区(滨江)的问题,是如何加速孵化下一个“顶天立地”的大企业?

“顶天立地”的大企业,一定来自于梯次培育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。

杭州高新区(滨江)呈现了几个喜人变化,中小企业和创新主体有了“铺天盖地”的势头——

一个是“多”。在市场主体培育上,前三季度杭州高新区(滨江)累计新设企业12023家,同比增长58%,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标任务。其中,从2020年7月到2021年3月,该区新设企业连续9个月位居杭州全市第一。

一个是“优”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在杭州高新区(滨江),企业的结构在持续优化。截至9月底,该区在册市场主体累计已达8万多家,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比值为4,“八二结构”保持稳定,体现出较高的经济活跃度及创业集聚度。同时,新设科技型企业占新设企业42%,排名杭州全市第一,信息软件、电子商务、物联网、集成电路呈现出较高增长态势。

一个是“融”。北航杭州创新研究院、浙大滨江研究院、杭电滨江创新中心、杭州长光产研院……近年来,杭州高新区(滨江)积极引进创新平台,赋能跨界合作。仅浙大滨江研究院,已引进孵化企业16家,建立联合中心5家,而由其运营的鲲鹏生态中心已拓展合作伙伴200多家,融通创新趋势明显。

这些梯次培育的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中,已经冒出了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、隐形冠军。

截至今年第三季度,杭州高新区(滨江)已培育11家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数量居杭州第一。这些“小巨人”正是区域强大创新活力的代表,是补链强链、解决“卡脖子”难题的主力军。

今年前三季度,杭州高新区(滨江)上市企业达62家,以平均每个月新增一家的速度,创造了近年来最高增速。同时,该区今年重新认定上市后备企业92家,上市后备入库企业超百家,预计还有报会企业18家,上市进程各阶段均有一定的企业储备。

“这些都是我们孵化下一个‘顶天立地’大企业的‘企业库’。”杭州高新区(滨江)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,下一步,将继续围绕产业链和产业生态紧盯存量企业,围绕创新链和产业生态紧盯增量企业,在智能物联、智能制造、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,加快培育一批大企强企,增强企业国际国内竞争力,提高多引擎、强主体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。

(制图:严东)


备案号:粤ICP备18023326号-41 联系网站:85 572 98@qq.com